2月底3月初,浙江调查总队在19个市(县、区)开展了春耕备耕调研。结果显示,各地春耕备耕工作,扶持政策相对稳定,农资准备充足,农技推广服务到位,质量监管有序推进。但也存在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用工成本持续增加,农业规模化发展受限,农产品优质难优价等突出问题。
一、春耕备耕工作全力有序开展
(一)扶持政策出台早且相对稳定。
3月初,19个市(县、区)中有8个地方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台州市整合市财政用于三区的粮油规模种植补贴等资金,补贴规模种粮,扶持资金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中央和省政府的要求。宁海县继续推进政策性保险工作,在政府补助后农户仅需拿出少量的钱即可投保。诸暨市财政实力较强的镇,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对小麦、早稻生产和高产示范方大户进行补贴。柯桥区为农机具补贴70%,新购大中型农机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再补贴20%;每百斤小麦、早稻、晚稻收购价在国家最低保护价的基础上再补30元、30元和20元。余杭区、永嘉县、缙云县、温岭市等地均反映今年继续维持去年的粮食补助力度。
(二)农技推广工作各尽其责扎实开展。
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据丽水市、瑞安市、柯桥区等反映,借助春耕生产“五送”惠农服务活动,各地相关部门早早地将相关政策、服务、科技、农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送到千家万户,开展农业科技现场服务、提供科技咨询、新农机具新农资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萧山区各镇街农办对农业单位、农户均开展了现场培训,同时利用农民信箱、广播、宣传资料等宣传手段大力推广农业宣传。东阳市种子部门及早谋划种子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确定农作物主导品种,积极指导相关种业公司落实好良种储备。
(三)农资准备保质保量。
各地反映,今年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等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均能做到随时需要随时购买。永嘉县反映,氮肥、磷肥、钾肥、农药和农膜的库存量均高于市场的需求量。诸暨市反映,尿素、碳铵和复合肥分别有453、210和4767吨,总量同比增加72%;杀虫剂和农地膜同比增加8.9%和2.6%。嵊州市反映,农用物资不仅储备充足,且质量保证,已储备化肥5000吨,农药价值600万元,农用薄膜100多吨;种子公司已调入的早稻种子加上大户自留的,均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东阳市方圆农资总公司通过集中采购120多家连锁经营服务网点连锁销售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确保农民买到质优价平的农资商品。只有龙游县由于政策未明、农资价格上涨等原因,粮农还在观望,农资经营企业储备积极性有所下降。
(四)农资质量监管有序推进。
各地对农资质量管控越来越重视。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农业局等部门加强了对农资的监管,对农药、化肥、农膜等产品均有抽检计划。丽水市于2011年开展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试点,至2017年已实现全覆盖,共建设390家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单位,今年将在全市推广遂昌县和松阳县的“绿色惠农卡”和“农资交易一卡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全市农资经营店纳入统一追溯交易平台管理,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监管责任。柯桥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及时开展“绿剑”春季集中执法行动,通过多形式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服务,普及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知识,对问题较多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二、春耕备耕工作存在的压力和困扰
由于受原材料、人工、运输成本上涨,以及市场因素等影响,春耕备耕工作也存在一些压力和困扰。
(一)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
受原材料、运输成本的上涨以及环保压力等影响,今年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衢州市供销社反映,目前尿素、过磷酸钙和高含量复合肥(硫酸钾型)每吨分别为2200元、640元和2700元,同比分别上涨18.3%、16.4%和12.5%;调节剂、杀虫剂和除草剂每吨分别为36000元、31000元和12800元,同比分别上涨12.5%、6.9%和4.9%。瑞安市反映,氮肥、磷肥和钾肥每吨分别为2400元、730元和3500元,同比分别上涨20.0%、21.7%和3%。永嘉县反映,氯化钾每吨批发价为27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2.5%;常用农药和农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10.0%和5.0%。嵊州种粮大户测算,今年种粮的生产成本将上涨7~8%,化肥价格上涨是主要推手。
(二)用工成本增加的压力。
各地普遍反映用工成本在增加。如临海市反映,短工平均工资在每天130至170元之间,较去年小幅上涨。余杭区、衢州市、台州市等反映,今年的雇工工资平均要上涨10至20元。各地不仅用工成本增加,而且难找合适的劳工。粮食生产尽管已部分机械化操作,但仍需要大量的劳工,尤其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季节往往气温高,劳动强度大。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60岁以上的农民,而且这档年龄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上虞反映,农业生产中的老龄化问题比大多数行业都要突出,带来大户雇工难和雇工成本涨幅较大。
(三)农产品高质难高价的困扰。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种粮大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始探索种植绿色无公害粮食,并逐步供应市场。因生产绿色无公害粮食管理要求高,管理成本就相应增加,其价格要高于普通种植的3倍左右。据粮农反映,居民对优质绿色大米的价格认可度还不高,尽管一斤左右大米一家三口能吃一天,但还是会认为绿色大米价格太高,不愿购买,销售不尽人意。据临海反映,种粮大户更关注的还是产量,对品质要求不高,特色稻米产品少,粮食生产缺乏自主品牌;粮食的高质量绿色生产还待有一个过程。
(四)土地流转的困扰规模化发展。
部分地方反映土地流转合同缺乏执行力和有效性、流转田地分散,流转时间短。如鄞州反映,大部分的流转合约是每两到三年得签一次,价格每次签都会有所上涨;而且需要大户们去挨家挨户的谈价钱。温岭市反映,目前农村土地成片集中流转难,大部分农民都只愿意把耕地让给亲朋好友代耕代种;签订的合同期限也普遍较短。东阳市反映,耕地整村集体流转实施困难,特别是去年进行土地确权以后,农户更愿意自己选择耕地经营去向。青田一位毕业于丽水农校的80后新生代职业农民反映,近年来,就是因为小田合并成大田的困难,影响了机械化的操作,从而影响了其扩大规模的步伐。
三、做好粮食生产的意见建议
调研中,各地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也对粮食生产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以提高全年粮食生产水平。
(一)希望政策早落地。
根据调研结果,至3月中旬,有部分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还在等待或者观望当地的各种政策的最终落地。如上虞反映,部分大户由于对预期收益心中无底,放缓了扩大种粮面积的步伐。瑞安反映,如果市政府出台的粮食补助政策较去年有所提高,农民仍将有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反之农民种粮积极性预计将会降低。临海也反映,有些种粮大户的早稻种植计划还处于观望状态。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能尽早出台相关的政策,尽早使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心中有底,早作打算。
(二)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并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农村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60岁以上的农民,而且这档年龄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了,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年轻人有的即使在农村,也不懂不做农活,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已有新型职业农民的身影出现,并在努力创业中,但从发展的需要来看,农业必须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同时必须努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新型职业农民,宣传鼓励引导支持年轻农业人才投身到农业领域,加大对大学生从事农业的支持力度。
(三)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各地反映,不仅农业劳动力不够,而且用工成本越来越大,尤其是农忙时节农业生产用工需求量缺口更大,价格更高。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努力提高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劳动力替代率,减少用工成本。也只有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才能进一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并解决农业用工不足困扰。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工作,从总体上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四)努力发挥村级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
据调查,种植大户普遍愿意从村里承包土地,既可减少与每家每户签约造成的时间浪费,又可降低非成片土地造成成本增加。如柯桥推广以村级组织为中介的土地流转模式,减少了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经营主体与散户之间的矛盾,很好地解决了土地连片流转难的问题。但据调查,村级组织要发挥好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也要有基层干部强烈的责任性。因此,为努力发挥好村级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建议要有相应政策的支持和鼓励。